沒有規模效應,就意味著每樘門需要更多的利潤來支撐研發成本、獲得證書和證書維護的成本、開發和維護市場的成本等;沒有規模效應,就無法獲得更優化的原材料和配件的進貨價格來降低原材料成本;沒有規模效應,自然非標永遠是非標,而不能成為常規;自然就無法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和人均產值,來降低生產成本。
耐火極限1.5小時的甲級防火門幾分鐘被燒穿,甚至有的竟然可能是助燃物;或雖無質量問題或提前損壞,然并未在火災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的新聞爆料,近年來屢見不鮮,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防火門本該是火場中的一道生命守護線,而防火門卻玩起來的玩忽職守了、罷工、資敵,拿生命開玩笑呢!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惡劣的現狀的呢?
我們能想到的肯定就是:
1.因為市場競爭的加劇,為了搶市場打價格戰,你看看網上的防火門報價150-200元/㎡,材料錢夠嗎?能做出能用的門嗎?不用硬紙板、水泥塊給你做,難道虧本賣給你呀。
2.工程項目建設方明知道150-200元/㎡做不出合格的東西,但還是有人買有人用,只要門有證,能過驗收就行。因為過去的準入、驗收體制造成了整個行業認為有證、有檢驗報告的產品就是產品合格的誤解。實際卻是檢驗報告只能證明送檢的樣品的設計方案和制作工藝是能做出合格產品的,強制CCCF證書也只證明企業有能力能按型式檢驗報告的設計方案做出合格的產品,它并不能保證這個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是合格的。
3.使用方認為安裝了防火門修萬事大吉了,裝好后就沒人過問了,鉸鏈脫落松動、閉門器失效、插銷不見了、門體損壞、門鎖打不開、甚至另外給你加把鎖鎖起來等等這些情況隨處可見。
真是這樣的嗎?這就是最終的根本原因嗎?
其實不然,造成嚴重損失的火災事故,因為防火門使用的不當造成的倒真的不是很多,就算是因為用戶的問題,那也是我們制造者做的還不夠好。
人是不可能不犯錯的,或者說你很難要求很多人里面的個別不去犯錯或遵守規范的,或許他根本就不知道規范。而從產品本身的設計出發去防錯,杜絕失誤這是提升產品價值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見錢眼開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天性,在大家都認為有個證書就證明產品合格、就能通過驗收的情況下,證書就是保障,一般的承建方也沒能力或沒辦法完整的去做完燒檢、破拆、可靠性等實驗,只能審核檢驗報告和認證證書,在有報告有證書的情況下當然越便宜越好。
雖然我們在網上一搜,看到大家的標價大多在150-200元/㎡,但其實這些商家并沒有獲得多少訂單,防火門的大部分訂單依然來自于定制、大型的工程項目,這些訂單的價格并不便宜,這些訂單頁不是靠網絡營銷或者拼價格就能得到的,靠的是多年的信譽,我們服務過的客戶,我們所了解的一些制造企業,也都是在兢兢業業的正規在做,都是一些有當擔有責任心的企業主。
150-200元/㎡,真的就連材料錢都不夠夠嗎?就真的做不出合格的優質的防火門了嗎?如果你的產量是每天1萬樘,甚至10萬樘呢?當然這只是猜想,現實是因為運輸困難、過去的準入制度、地域性的法規、工程設計的非標要求等限制了防火門生產企業的規模。
沒有規模效應,就意味著每樘門需要更多的利潤來支撐研發成本、獲得證書和證書維護的成本、開發和維護市場的成本等;沒有規模效應,就無法獲得更優化的原材料和配件的進貨價格來降低原材料成本;沒有規模效應,自然非標永遠是非標,而不能成為常規;自然就無法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和人均產值,來降低生產成本。
所以,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消改取消了各種限制后,我們是否能突破地域限制,形成規模效應,生產出優質達標的150-200元/㎡的防火門。